在中医临床中,夏枯草常用于治疗肝火上炎引起的头痛、眩晕、目赤肿痛等症状。它还能缓解因肝郁气滞导致的乳腺增生、淋巴结肿大等问题,具有良好的散结作用。此外,夏枯草对于咽喉肿痛、痄腮(即流行性腮腺炎)也有一定的疗效。
现代药理研究也表明,夏枯草含有多种活性成分,如熊果酸、齐墩果酸、黄酮类化合物等,具有抗炎、抗菌、抗氧化和增强免疫力的作用。因此,夏枯草不仅在传统医学中有广泛应用,在现代医学中也被用于辅助治疗一些炎症性疾病和免疫相关疾病。
需要注意的是,夏枯草性寒,脾胃虚寒者应慎用,以免引起腹泻或胃部不适。使用时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,避免自行用药造成不良反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