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煎药前的准备
1. 选择合适的煎药器具:建议使用砂锅、陶罐或不锈钢锅,避免使用铁锅、铝锅等金属容器,以免与药材发生化学反应。
2. 洗净药材:将药材用清水轻轻冲洗,去除表面灰尘,但不要长时间浸泡或反复搓洗,以免有效成分流失。
3. 浸泡药材:煎药前应将药材浸泡30分钟至1小时,使药材充分吸水膨胀,有助于有效成分的煎出。
二、煎药的方法
1. 加水量:一般以没过药材2-3厘米为宜,根据药材量适当调整。
2. 火候控制:先用大火煮沸,再转小火慢煎。一般煎药时间为20-30分钟,具体时间根据药性而定。
3. 煎煮次数:多数中药煎一次即可,但部分补益类或毒性药物可能需要煎2-3次,每次煎后合并药液服用。
三、煎药的时间要求
1. 解表类中药(如感冒药):煎煮时间较短,通常15-20分钟即可。
2. 补益类中药(如人参、黄芪):需煎煮更长时间,一般30-40分钟。
3. 矿物、贝壳类中药(如石膏、牡蛎):需先煎30分钟以上,再与其他药材同煎。
4. 芳香类中药(如薄荷、砂仁):应在煎好前5-10分钟加入,以免有效成分挥发。
四、注意事项
1. 煎药过程中尽量避免频繁开盖,以免药液蒸发影响药效。
2. 煎药时保持药液沸腾,但不宜过于剧烈。
3. 煎药后应趁热服用,避免药液变质。
4. 不同中药可能有特殊煎法(如包煎、烊化、冲服等),应按照医师或药师的指导进行操作。
总之,正确掌握煎中药的方法和时间,是保证疗效的关键。如有不确定的地方,建议咨询专业中医师或药师,以确保用药安全有效。